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是一種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登革熱依抗原性可分為Ⅰ、Ⅱ、Ⅲ、Ⅳ型等四種型別。
感染方式:
感染方式主要是藉由病媒蚊叮咬人時將病毒傳入人體內,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傳染。
潛伏期:
一般人感染病毒經3-8天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但少數人的潛伏期可達14天。
什麼情況下會感染登革熱:
全球登革熱發生的地區,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有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分布的國家,特別是埃及斑蚊較多之地區,包括亞洲、中南美洲、非洲及澳洲北部,以及部分太平洋地區島嶼。因此,如果出國前往前述地區旅遊、探親及經商時,均有可能感染登革熱。所以,返國後若有發燒、關節骨頭痛、後眼窩痛及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時,均應儘速就醫,並主動交待旅遊史,提供醫師診治參考。此外,如果台灣地區某一縣市發生登革熱流行,前往該地區,在未做好個人防護之情況下,也有可能感染登革熱。
登革熱病媒蚊的幼蟲孳生在哪裡:
登革熱病媒蚊的幼蟲〈孑孓〉孳生於人工容器及天然容器內。人工容器在室內包括種萬年青或黃金葛之花瓶、花盆底盤、冰箱底盤及地下室積水,而室外則包括水桶、陶甕、水泥槽等儲水工具,廢棄物包括飲料罐、紙杯、紙碗、塑膠袋等小型廢棄物,塑膠水桶、臉盆、洗澡盆、鍋、碗、瓢、盆、輪胎等中型廢棄物,不用之浴缸、馬桶、電冰箱、洗衣機、各式各樣傢俱等大型廢棄物;天然容器則包括樹洞、竹筒、葉軸等。
登革熱的防治:
目前登革熱尚無有效的疫苗可以預防,而且又沒有特效藥,所以登革熱防治最有效的方法為清除積水容器,杜絕病媒蚊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