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選單
:::

各里介紹

    橋頭里

    橋頭里介紹
    • 特色:
      • 本里原屬清朝末年鳳山支廳仁壽下里的橋仔頭,日據時代末年為高雄州岡山郡楠梓庄橋仔頭,爾後改屬岡山街,民國34年台灣光復改為岡山區橋仔頭,民國36年橋頭鄉成立,遂成立橋頭村,民國42年橋頭村以大井巷為界劃分為橋頭、橋南兩村,民國99年縣市合併改制後變更為橋頭里。
    • 旅遊導覽:
      • 景點名稱:橋頭鳳橋宮
        • 本宮創建於清代雍正三年歲次乙巳﹙公元一七二五﹚,據傳咸豐年代,匪寇作亂,鳳山知縣舉兵掃蕩,反而被匪擊潰自殺,逃亡至此避入本宮,匪徒雖曾入內搜捕,但幸而未被發現,鳳山縣宰始能脫險保住一命,為感念聖母顯靈遮護救命大恩而賜名:「鳳橋宮」以為誌念,並贈匾額壹面,題曰「佑我生民」以謝大恩。斯此之後因聖蹟頻傳,香火、居民與日俱增,迄今境內已先後產生立委、縣長、省議員、國代、博士等人才輩出,堪稱神威顯赫地靈人傑者也。
      • 景點名稱:橋仔頭街(橋頭老街)
        • 橋仔頭街是橋頭區地名的根源。現在的橋仔頭街是清朝時期台灣府城到鳳山縣城的官道,直到日治時期都是橋頭區的主要聯外道路和政經中心。本街建築風格原大致維持日治時期街屋樣貌,亦有完整的閩南建築。以鳳橋宮前場為起點可以見到各種傳統行業,以及時代變遷的蛛絲馬跡,從明鄭時期的建築到現代高樓皆可在這裡窺見,可說是一條活生生的時光走廊,後為道路拓寬改變了原有的樣貌。1979年為聲援余登發父子匪諜案,黨外人士在此發起戒嚴時期第一次集會遊行,橋仔頭街亦被黨外民主運動人士稱為「民主第一街」。
      • 景點名稱:橋頭火車站(舊站)
        • 橋頭火車站(舊站)位於橋仔頭街北側,1901年即因糖業輸出之需設站,舊稱「橋仔頭驛站」,現今的站體是1930年代簡約風格的代表性建築,2004年列為高雄市歷史建物。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余美蓮
      • 性別:女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橋頭里橋頭路90號
      • 電話:(07)611-0246#133
    • 里概況:
      • 土地面積:784330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橋頭里東鄰中崎里,西連白樹里,南接橋南里,北通筆秀里。
    • 歷史沿革:
      • 在滿清初年間,為灌溉仕隆、新莊一帶的水田,即稱「後壁田」,即在中崎溪築灞開渠引溪水灌溉,水渠橫跨大路﹙即今橋頭路,時縱貫公路未闢﹚,為便利來往,逐在大路建立小橋即稱「允龜橋」,因而商旅及過路人漸增,橋邊的商業漸繁榮,故早期路人稱本里為「店仔街」,後來便於稱呼,即命名「橋仔頭」。民國99年縣市合併改制後橋頭村變更為橋頭里。
     

     

    橋南里 

    橋南里介紹
    • 特色:
      • 本里自清中葉即為商業聚落,各行商店林立,民風純樸,建築景觀十分豐富,有閩南式三合院、街屋、日式洋樓、高樓大廈,行走其間宛如走過清朝、日據時代到民國年代。
      • 目前橋頭老街有各種新舊行業交錯其間,打鐵、木雕、銀紙、種子店等,還有傳統的黃昏市場、現代超市,歷經農業、商業到工業時代的街道市集,並發展出各式特色小吃,雖然日漸衰微,但「老街再造」將是未來的遠景與展望。
    • 旅遊導覽:
      • 景點名稱:橋南勸善堂
        • 建於民國38年,並由彰化縣員林化導堂迎來主神文衡聖帝,配祀境主公、福德神,堂內設備樸實,平時香火鼎盛。
      • 景點名稱:橋頭糖廠
        • 是日人在台設立的第一座新式製糖廠,「蔗糖文化」最能呈現高雄市的文化之美。廠區林木扶疏,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自然生態、聖觀音佛像、建築風貌及和風式宿舍,未來還將設立國際性糖業博物館,是一處優美的觀光景點。
      • 景點名稱:台糖花卉農場
        • 農場內有烤肉、焢土窯設施、花卉栽培場及產品販賣區、漆彈場,還有五分車行駛搭乘,是一處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 余登發故居
        • 余登發,一位特立獨行,旗幟鮮明,敢向執政當權據理力爭的台灣民主先行者。

          余登發先生1904年出生於高雄。日治時期,當選過高雄州楠梓協議會會員;國民政府來台後,他當選岡山鎮橋頭里里長、橋頭鄉長,自此展開他不平凡的政治生涯。

          余登發先生自參政以來抱持服務鄉里、有理走天下的精神,不向權勢靠攏,這種行事作風在光復初期尤其敏感,長期以來便是執政黨整肅的對象,各種的控訴、冤案、錯案接踵而來。1979年1月21日,國民黨以吳泰安匪諜案,羅織罪名逮捕余登發和兒子余瑞言入獄。

          余登發先生父子被補,震驚國際社會,黨外人士認為這是大整肅的開始,立即擬定「為余氏父子被補告全國同胞書」聲援,並於翌日(1979年1月22日)上午,許信良、黃信介、陳菊等人在高雄縣橋頭鄉舉行戒嚴以來臺灣第一次的政治示威遊行,史稱「橋頭事件」。

          余登發故居是橋頭事件遊行的出發點,也是余登發先生在橋頭的住處。經過整修後現已對外開放,展示面積約100坪。ㄧ樓部分是以老先生的照片、物品展陳,凸顯「與強權政府對抗」及「與人民站在一起」的概念,來呈現當時的大環境政治環境不得不的抗爭,以及服務人民、為人民著想的親切態度。二樓呈現的是台灣民主史上佔有重要意義的「橋頭事件」,以及老先生大事年表、史料電子書等。

          開放時間:周六、日 上午10點至下午5點

          團體導覽時間:周三~周五 (需事先預約)

          連絡電話:07-613-1125

          故居地址:高雄市橋頭區橋南里橋南路27號

          網址:http://www.yudengfa.org.tw/

          交通:高雄捷運/火車至橋頭火車站步行到本館 
    • 特產小吃:
      • 台糖紅豆酵母冰(橋頭糖廠中正堂,現移到台糖館)
      • 烤香腸(橋頭第一公有市場)
      • 筒仔米糕(橋南路121號),現又成立分店於成功路(省道台一線上)
      • 咖哩米粉羹(橋頭第一公有市場)
      • 肉燥飯(橋頭第一公有市場)
      • 春捲(橋頭第一公有市場)
    • 公共設施:
      • 興糖國小:位於橋頭糖廠內,前身為台糖代用國校,民國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更名為「高雄市橋頭區興糖國民小學」。
      • 橋頭第一公有市場(橋頭區成功路--省道台一線上)
      • 橋頭區農會隆豐和辦事處(橋頭區橋南里橋南路88號)
      • 橋仔頭文史協會(橋頭區橋南里興糖路一巷1號)
      • 橋頭區民眾服務分社(橋頭區橋南里橋南路166巷12號)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蘇道明
      • 性別:男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橋南里糖北路3之1號
      • 電話:(07)611-0246#132
    • 里概況:
      • 土地面積:2565143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位居本區最南端,與高雄市楠梓區為鄰,北接橋頭里、東連中崎里,西側以省道與仕隆里為界。
    • 歷史沿革:
      • 本原屬橋頭里轄內,滿清初年為便利來往,在橋頭路建立小橋,即稱「允龜橋」,因而商旅及過路人漸增,橋邊的商業漸繁榮,故早期路人稱為「店仔街」。因地屬交通要衝,地方繁榮甚快,人口驟增,於民國四十二年底以大井巷為界,以南即稱「橋南村」。民國99年縣市合併改制後變更為橋南里。
     

     

    仕隆里

     

    仕隆里介紹
    • 特色:
      • 本里里名從「礁巴斯戎」轉為漢音漢字,稱為「仕隆」,閩南音與「斯戎」相同。文獻記載仕隆的舊地名「礁巴斯戎」,傳為平埔族聚落。於明末鄭氏時代屬鳳山縣「仕戎庄」,甲午戰爭後日本據台更名仕隆保,民國九年實施地方制度改隸高雄州岡山郡楠梓庄之轄區內,民國三十年楠梓庄廢除改隸岡山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橋頭鄉成立,原屬地區改置仕隆、仕豐兩村。
        仕隆在清朝時代名門極盛,參與科舉考試,考中秀才、舉人、進士不乏其人,故當官為仕者甚多,故「仕官隆盛」 謂之「仕隆」,這些事跡在許姓、林姓公厝之史跡可考,但仕隆之由來,傳說甚多,其中據口傳林姓開基祖先林鼎為明末皇妹嫡出,獲准圍地墾荒,跑馬三晝夜所經之地盡屬其所有,函以開墾,生有二子,昆仲既有人事又有武備,盜賊未敢窺犯,因此「士氣戎備」, 眾者稱曰:「士戎」,從而成為家邑名稱,今而轉訛書寫為「仕隆」。(以上對林姓之傳說) 。
        另有傳說:在清乾隆五十五年七月許國材任職鄉欽大賓以來,陸續父子均中貢生、進士等職而出仕,即後該地多人考中官職出仕極隆盛,又以「父子經元」之匾賜之,於是眾稱「仕隆」,後而成地名。(許姓公厝有記載較可信之傳說) 。
        本里年長者大多以務農或靠雜工為生,年青一代因政府推廣九年義務教育,教育普及大都學有專精,皆能投入工業、生產行列,本里臨近原高雄市,因此交通發達,就業機會甚多,人人安居樂業、生活安定。
    • 旅遊導覽:
      • 景點名稱:兒童第六遊戲公園
        • 由高雄市政府興建完成後,於民國八十五年六月交橋頭區公所代管,供兒童遊戲休憩及居民運動休閒之用。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馬兆賢
      • 性別:男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仕隆里仕隆路62之1號
      • 電話:(07)611-0394
    • 里概況:
      • 土地面積:323922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成功南路以西、隆豐路及林厝巷以東、成功南路忠孝巷以北、公園路以南。
    • 歷史沿革: 同村里特色。民國99年縣市合併改制後變更為仕隆里。

    新莊里

    新莊里介紹
    • 特色:
      • 本里戶數有2500多戶,行政區域分有四個區塊.小學學區分屬於仕隆、五林、甲圍三個國小,地理位置很分散,種植農作物以稻米居多,農田綠意盎然,民風純樸,無都市生活之緊張,是居家的好地方。隨著橋頭新市鎮的興起,橋頭地方法院、橋頭地方檢察署的成立,又鄰近楠梓加工區,新市鎮的發展迅速。
    • 旅遊導覽:
      • 本里現因分三個部落,民間信仰之處所也相形較多,如義山宮(祭祀神祇:三山國王-道教)、圓明福智寺(佛教)、承徳寺(佛教)、仕元代天府(祭祀神祇:池府千歲-道教)、明修善堂(佛教)等。橋頭新市鎮為本里另一個新興的部落。
    • 公共設施:新莊社區活動中心及供里辦公處使用(明神路定祥巷1號)、內政部營建署高雄新市鎮辦公室、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岡山分隊。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朱正清
      • 性別:男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新莊里明神路定祥巷1-1號
      • 電話:(07)611-4829
    • 里概況:
      • 土地面積:3897223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東接仕和(豐)里、西鄰甲北(南)里、南接高雄市、北鄰芋寮、三德里。
    • 歷史沿革:清末葉光緒年間歸隸鳳山縣仁壽下里九甲圍庄,民國36年6月橋頭鄉成立後即設新莊村,轄有新莊、明德新村兩部落,後又併入仕元共三部落。民國99年縣市合併改制後變更為新莊里。
      • 新莊里:在明末之時治安不良盜匪猖狂,先民是分散居住九甲圍境內,至清初治安已有改善,為開墾耕種之便,則遷出九甲圍定居本地逐成村落,故謂之『新莊』。
      • 明德新村:原名為新莊仔,乃為軍眷自治村(位於軍營旁),地番是九甲圍所屬,但軍人忌『圍』之字,認為是軍方不祥,故仍併入新莊村改名為『明德新村』。
      • 仕元部落:初為白樹村轄區內,成村時為仕元村,後又併入新莊村,『仕元』之名由來是因『仕隆村』許厝遷居本地便利耕作,建寮於芒果樹下,此地又是橋頭區通往梓官鄉道路上的要衝,往來商旅在芒果樹下休息,後來移入定居者眾,仍形成村落,因為仕隆『許厝』遷來最早,故名『仕元』,來往商旅習慣稱之『羨仔腳』。
      • 隨著高雄新市鎮(在地人稱為橋頭新市鎮)的開發,本里又有一番不同的面貌。
     

     

    芋寮里

                                                                                           芋寮里介紹

    • 村里特色:
      • 芋寮里位於高雄市橋頭區西方,西臨梓官區,東北方接本區五里林,西南方臨近本區三德里;本里之所以取名芋寮里,乃因本里最早的時候這裡種了很多的芋仔,種芋的農寮,故名;因土地乾、種芋為生,沒有水田。
        本里先民早期皆從事務農工作,以種植稻米為主,人人安居樂業,里內的壽生廟供俸『法主公』,是里民的信仰中心所在。
    • 旅遊導覽:
      • 景點名稱:壽生廟
        • 芋寮里壽生廟又稱(海豐法主公廟),壽生廟供俸『法主公』傳為康熙33年,由凌姓祖先凌開元自大陸奉祀來台,亦為家祠法主公護佑本里各宗親,經歷百餘年,已成為本里共同信仰中心,廟內金碧輝煌。
          芋寮人的生活,除了受儒家的制約外,也受到廟宇習俗的約束。從生育、冠禮、結婚到喪祭,雜揉了以上的觀念、結構,成為儀式中的一部分。他貫穿了芋寮里農村的生活與生命,提供了家族以外,聚落的集體意識。
    • 公共設施:
      • 芋寮社區活動中心(高雄市橋頭區芋寮里壽生巷2-1號)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傅壽勝
      • 性別:男
      • 學歷:高職畢
      • 經歷:鄉民代表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芋寮里芋寮路廟邊巷1-2號
      • 電話:(07)611-0246#115
    • 里概況:土地面積1853246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位於高雄市橋頭區西方,西臨梓官區,東北方接本區五里林,西南方臨近本區三德里。
    • 歷史沿革:
      • 於清代末葉間,原屬台南府鳳山縣仁壽下里五里林庄,民國9年實施地方制度,改隸楠梓庄,民國36年橋頭鄉成立,將五里林分社東林、西林、芋寮三村。
        芋寮在清初康熙年間,凌姓(凌開元先生及傅姓是主僕關係)集身由廣東海豐縣(其縣內包括客、閩兩種語系,凌氏屬閩南語系)來台,及移居本地闢寮從農,以務農為主,時水利灌溉不方便,以旱田為主栽種芋頭,故稱「芋寮」,後來人丁旺盛逐成部落,因之沿用此名。民國99年縣市合併改制後變更為芋寮里。
     



    三德里

     

    三德里介紹
    • 特色:
      • 三德里位於高雄市橋頭區西方,東接本區新莊里,西南方接頂鹽里,西北方臨接芋寮里,南方連接甲南里。
        本里先民早期皆從事務農工作,以種植稻米為主,人人安居樂業,里內的三山國王廟供俸『三王獨山喬王』,是里民的信仰中心所在。
    • 旅遊導覽:
      • 景點名稱:三山國王廟
        • 景點簡介及沿革:三山國王的供俸,起源於廣東省。明朝末年隨著鄭成功來台的廣東移民,才開始迎三山國王來台供奉。傳說三山國王為山神,有三兄弟,因為救皇帝有功而被封為神。
          三德古聖廟祀奉的是三王獨山喬王;新莊三山國王廟祀奉的是大王明山連王;甲圍義山宮祀奉的是二王巾山趙王,建立的年代是咸豐二年,也就是西元1852年,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三山國王廟護佑本里各宗親,經歷百餘年已成為本里共同信仰中心,三德里里民的生活,除了受儒家的制約外,也受到廟宇習俗的約束。從生育、冠禮、結婚到喪祭,雜揉了以上的觀念、結構,成為儀式中的一部分。他貫穿了三德里農村的生活與生命,提供了家族以外,聚落的集體意識。
    • 公共設施:三德社區活動中心(高雄市橋頭區三德里三仙路23號)
                      1114紀念公園、橋頭區農會倉庫
    •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劉崇凱
      • 性別:男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三德里三仙路23
      • 電話:(07)611-0246#132
    • 里概況:土地面積740474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三德里位於高雄市橋頭區西方,東接本區新莊里,西南方接頂鹽里,西北方臨接芋寮里,南方連接甲南里。
    • 歷史沿革:
      • 三德)本部落舊稱『六班長』,民國9年實施地方制度屬白樹子,在日據初期(即八十七年前),因居民抗日曾受清庄一次(事蹟待考證)。本部落六班長地名是由村民六人組團演戲而來,光復後因本里居民篤信三山國王廟而改稱『三德』村。民國99年縣市合併改制後變更為三德里。

     

    白樹里

     

    白樹里介紹

    特色:

    • 本里先民遷入以朱、戴、王三姓最早,以墾荒務農為主,在村落房舍四週植林種樹,一方面可作防禦盜賊,一方面可乘涼避暑,種植樹林是一種略呈白色榕樹(俗稱『松仔』),後人顧名思義則稱之為「白樹仔」,另有一種說法,此樹種為「山柑」。
    • 旅遊導覽:
      • 景點名稱:代天府
        • 本里代天府祀奉迎自大湖莊碧湖宮之池府千歲,為同安移民共同信仰之神明,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於清嘉慶六年首先進駐本里,是由王姓村民祈歸香火在家供奉。嘉慶九年日漸獲信徒崇敬,光緒二十一年日軍侵台,本區居民被殺者眾,而本里卻獨無所損,信眾以為奇蹟,於是集資起建神廟,民國六十六年再度擴建始成今貌,其底層供民眾活動之用,二樓奉祀主神池府千歲,三樓供奉三宮大帝,北斗星君,南斗星君等神祇,為本里共同信仰中心。
    • 公共設施:
      • 土仔窟
        • 位於橋頭國中旁之水窟,據稱此地為龍脈所在,曾有人建議填平,結果村內不得安寧,故仍保持現狀。池水為自然湧出之泉水,終年不乾,池中魚兒肉質鮮美,週邊種植柳樹,池邊有涼亭,為里民休閒處所,面積約為四分地,是為廟產。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戴寬和
      • 性別:男
      • 學歷:高職畢業
      • 經歷:鄉民代表、區公所秘書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白樹里建樹路43號
      • 電話:(07)611-0246#116
    • 本里概況:土地面積:768032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本里北接東林里、西鄰德松、橋南、南接仕豐、仕和二里、東鄰新莊、芋寮。
    • 歷史沿革:
      • 本里清末光緒年間原屬鳳山縣仁壽下里白樹子庄,民國九年實施地方制度改隸高雄州岡山郡楠梓庄白樹子,轄區內包括白樹子、德松、仕元、三德里,民國三十六年六月本鄉成立遂成立白樹村。民國99年縣市合併改制後變更為白樹里。
     

     

    仕和里

    仕和里介紹
    • 特色:
      • 仕和里早期版圖歸屬於仕豐村聚落當中,因時代變遷社會形態日益蓬勃發展,人口聚集慢慢增加達到一定的標準,故自民國74年3月從仕豐村分村出來,成立為仕和村。民國99年縣市合併後變更為仕和里。
      • 本里成立至今,里民從事各行各業發展民風淳樸;帝仙宮與註生宮兩座廟宇是仕隆里、仕豐里、仕和里等三里里民的精神信仰中心,廟前廣場及周圍有個小型的市場,提供里民日常生活必需用品。
      • 本里地理位置緊鄰區公所、戶政事務所、衛生所、竹林公園、台糖博物館、橋頭捷運站、位於商業圈中鄰近又有高職、國中、國小等學校,是生活機能非常優質的里。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朱高成
      • 性別:男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825 高雄市橋頭區仕和里仕豐路神農巷51號
      • 電話:(07)613-1563
    • 本里概況:土地面積:573773平方公尺
     

     

    頂鹽里

     

    頂鹽里介紹
    • 特色:
      • 頂鹽里,俗稱「頂塩田」,在清末屬鳳山縣頂塩田庄,民國九年改隸岡山郡楠梓庄轄區,民國三十六年橋頭鄉成立頂鹽村。。民國99年改制後變更為頂鹽里。
        本里因地勢較低屬沿海平原,土地鹽分較高,早期以養殖為主,後來經雨淋沖刷鹽分降低,乃改種水稻,近年來農民多種植富經濟價值之芹菜及香瓜。
        本里為早期農村,開發較少,現今仍保存有多座三合院落等閩南式建築,民風淳樸。而一望無際的稻田,更是這裡的特色。
    • 旅遊導覽:
      • 景點名稱:天月宮
        • 本宫奉祀聖母媽祖,相傳金身由燕巢角宿龍角寺天后宮分靈而來。龍角寺媽祖則為清康熙十三年,由福建湄洲恭請來台,崇祀燕巢天后宮已三百餘年。分身來本里後,先在里南社尾建小廟供奉媽祖金身,並配祀觀音佛祖與土地公。嗣後信徒日眾,該地漸成市街,而該廟亦歷經風雨,必須時加修葺以策安全,遂由地方人士踴躍解囊捐輸,於民國六十六年大興土木改建神廟,增築鐘鼓樓於兩廊,並重雕聖母金身及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六十七年重建完成,神殿金碧輝煌,巍峨挺拔,而善男信女日眾,香火鼎盛逾昔。
    • 特產小吃:
      • 香瓜:本地因鹽份較高,所種類之香瓜特別甜美,風味獨特,頗負盛名。
      • 芹菜:由於本里擁有獨特之地質,可以種植出鄰近所種植不出之芹菜,口感香脆清甜,非常爽口。
    • 公共設施:
      • 頂鹽社區活動中心(頂鹽里南北路2號)
      • 天月宮(頂鹽里南北路2號)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顏家進
      • 性別:男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頂鹽里南北路2號
      • 電話:(07)611-0246#115
    • 里概況:
      • 土地面積:3643834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東接甲南里、西與梓官區為鄰、南接高雄市楠梓區、北銜三德里。
    • 歷史沿革:同里特色
     

     

    仕豐里

    仕豐里介紹
    • 特色:
      • 本里原與仕隆同為一庄,許多人文古蹟都有淵源關係,在清朝時代名門極盛曾出過舉人,由許厝大埕目前還遺留的兩對夾干石(旗干座)可知,這是科舉時代中舉的證物。由於人口密集發展,居民士農工商各自為業,里內大部份農地又劃入高雄新市鎮範圍,已漸漸走向都市化型態。
    • 旅遊導覽:
      • 景點名稱:許長記紀念館(宗祠),位於仕豐路長記巷51號
        • 許家古厝大埕為當年少見五進五落大厝,後因開闢道路大部份已被拆除,改建成許長記紀念館(宗祠),還留有兩對夾干石(旗干座)古蹟,許長記長者之親族居此,故新開闢之道路因此命名為長記巷。
    • 特產小吃:
      • 特產小吃名稱:蔣正德香腸攤。
    • 公共設施:
      • 社區活動中心(地址仕豐南路49號)
        • 本里於民國六十八年成立仕豐社區,七十六年由地方士紳開始籌建,第三屆社區理事長許郡先生著手興建一樓,第四屆社區理事長張金雄先生著手興建二樓,第五屆社區理事長許重明先生充實活動中心內部設施,美化綠化環境,歷經三任社區理事長之努力直到八十一年才完成,為里民開會、文教活動之處所。
      • 長春亭(地址仕豐南路49號)
        • 原為大榕樹下八角涼亭,後來在第五屆社區理事長許重明先生任內修建成簡單辦公廳舍,高雄市橋頭鳳橋長青會、橋頭區鳳橋慈善會、仕豐社區長壽會設會址於此,成為里民及其各會會員聊天聚會場所,社區巡守隊崗哨也設於此。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周才淵
      • 性別:男
      • 學歷: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畢業
      • 經歷:仕豐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第4、5屆 總幹事、仕豐里1~2屆里長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仕豐里仕豐南路49號
      • 電話:(07)611-0246#133
    • 里概況:
      • 土地面積:14960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本里東與仕隆里相鄰、西與新莊里相鄰、南邊是高雄新市鎮、北與仕和里相鄰。
    • 歷史沿革:
      • 本里自古來原與仕隆同為一庄,在清末原屬鳳山縣仕隆庄,民國九年實施地方制度後隸屬高雄州岡山郡楠梓庄之轄區內的仕隆,民國三十年楠梓庄廢除改隸岡山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橋頭鄉成立即分為仕隆、仕豐兩村,後來本里因人口聚集於民國七十五年分治成立仕和村,一直發展至今。民國99年改制後變更為仕豐里。

     

    德松里

    德松里介紹
    • 特色:
      • 德松里位於高雄市橋頭區北方,東及南邊與本區橋頭里為鄰、西連本區白樹里,北與本區筆秀里為鄰,本村光復前為白樹子庄轄區內,民國36年本鄉成立即設本里稱「德松」。
        本里先民早期皆從事務農工作,以種植甘蔗、稻米為主,人人安居樂業,里內德松德玄宮供奉「玄天上帝」,是里民信仰中心所在。
    • 旅遊導覽:
      • 景點名稱:德松德玄宮
        • 清嘉慶六年,本村三大宗親分別由福建泉州府遷入本莊定居,林家供奉玄天上帝,陳家奉祀謝府元帥,楊家供奉清水祖師,護佑本村各宗親,經歷百餘年,民國62年經三姓宗親協議興建德玄堂共同奉祀成為本村共同信仰中心。民國83年全體信徒集資重建德玄堂於92年落成並改名為「德玄宮」,廟內金碧輝煌。
      • 景點名稱:德松大榕樹
        • 於91年經高雄市政府定為紀念樹木,樹齡149年、樹高15公尺、胸徑1.6公尺、胸圍8.1公尺。
    • 公共設施:
      • 德松社區活動中心(高雄市橋頭區德松里德松路和平巷1-1號)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何東喜
      • 性別:男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德松里德松路和平巷1-1號
      • 電話:(07)611-0246#137
    • 里概況:
      • 土地面積:251708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東及南與橋頭里交界、西與白樹里交界、北與筆秀里交界。
    • 歷史沿革:
      • 德松村位居中崎溪南側岸邊,本村光復前為白樹子庄轄區內,本鄉成立即設本村稱「德松」。在入村路口有棵大榕樹,閩南語稱「松仔樹」樹齡已過百年以上,因眾人路過喜於榕樹下休息乘涼,路人稱「到松」樹下了,故本村即「到松」之稱,亦有稱「倒松」,但因名稱不雅,改稱名為「德松」。民國99年改制後變更為德松里。

     

    甲南里

     

    甲南里介紹
    • 特色:
      • 甲南里位在高雄市橋頭區西南方,東與本區甲北里相接,西則與本區頂鹽里相接,南則與高雄市連接,北與本區三德里為鄰。原屬「九甲圍」,清末隸屬鳳山支廳九甲圍庄,包括甲南、甲北、新莊,民國三十六年橋頭鄉成立即劃分為甲南村、甲北村、新莊村等三村。 
        甲南里先民早期皆從事務農工作,以種植稻米、甘蔗為主,人人安居樂業,和睦共處。里內義山宮供奉主神「三山國王」,是本里里民信仰中心所在。
        雖然近年來社會已邁向工業化時代,但當您走進本里之時,您將會輕易地發現本里里民仍保持早期農業社會中溫柔敦厚,古樸儉約的風土民情。
        另在人文古蹟方面本里高家古厝、歐家古厝等早期建築,皆具百年歷史,是本里的早期建築物代表。
    • 旅遊導覽:
      • 7-11便利商店-24小時(甲南里甲圍路71號)
      • 景點名稱:九甲圍義山宮
        • 九甲圍義山宮位在高雄市橋頭區西南方的甲南里,本宮起源於明末鄭成功復台時由閩粵地區信仰「三山國王」信眾渡台至此,配祀香火、定居九甲圍供奉至今。義山宮供奉主神「三山國王」,是九甲圍周圍甲南、甲北、頂鹽、藍田四里民的信仰中心,居民晨夕參拜,是精神心靈最佳寄託之處。
        • 九甲圍義山宮現有供奉神尊,由二王明山國王為正神,兩邊為大王,巾山國王居左及三王獨山國王居右,分奉兩旁為本宮主奉神尊,兩邊並伺執劍元帥、護印將軍為護法。正殿龍旁奉祀註生娘娘,虎旁為福德正神,每年農曆二月二十四日為三山國王聖誕。
        • 九甲圍義山宮是全省唯一有一座回收廢氣的『環保金爐』不但金紙自動吸入爐內,爐內灰燼都可以回收,可說是符合現代社會環保概念。
        • 三山國王之供奉,祖廟原始於廣東省揭西縣,明末鄭成功開台,隨鄭氏來台之粵籍移民定居於橋頭區九甲圍(本區甲南里、甲北區)、頂鹽田(本區頂鹽里)、下鹽田(楠梓區藍田里)等四里。
          並迎三山國王來台奉祀,建造九甲圍義山宮於清康熙七年(西元一六六八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由於先民來台開墾生根,歷經日據時代日本人統治,不能膜拜神像,先民排除萬難,在台灣光復之後,義山宮原廟於中華民國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擴建為三合院廟宇。之後九甲圍義山宮歷經歲月飄零,導致屋頂滲漏、殿宇腐蝕,故於民國八十一年四月六日開工重建,由於廟體廣大,建築面積約五百坪,高度三十三公尺,增建凌宵寶殿;可說是全省最大之三山國王廟。
    • 公共設施:
      • 甲南里辦公處(高雄市橋頭區甲南里村中路3號)
      • 甲南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橋頭區甲南里甲新路82號)
      • 九甲圍義山宮臨時市場(高雄市橋頭區甲南里九甲圍義山宮旁)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方明賢
      • 性別:男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甲南里村中路3號
      • 電話:(07)611-7559
    • 里概況:
      • 土地面積:1034652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東與甲北里交界、西與頂鹽里交界南與高雄市交界、北與三德里交界。
    • 歷史沿革:
      • 甲南里原屬「九甲圍」,清末隸屬鳳山支廳九甲圍庄,包括甲北、甲南、新莊,民國九年實施地方制度改隸高雄州岡山郡楠梓庄轄區內,民國三十六年本鄉成立即分甲南、甲北、新莊三村。民國99年改制後變更為甲南里。

    甲北里

    甲北里介紹
    • 特色:
      • 由早期農業社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型態,慢慢演變為當今工商、高科技的社會,年長者多遵循傳統看店、含貽弄孫、或耕田,年青人出外打拼、奮鬥來照顧家庭。座落在甲圍路66號的建築物,是里辦公處與社區活動中心的綜合體,一樓平時除了里民洽公、聊天外,部份民眾會上二樓學習其他技能,每週星期二、星期五下午喜好唱歌的里民會上三樓唱卡拉OK,里民生活樸實,安份守己。
    • 旅遊導覽:
      • 景點名稱:義山宮(供奉三山國王)
        • 三山國王之供奉,起源於廣東省饒平縣,明末鄭成功開台,鄭氏來台之粵籍移民定居於橋頭區九甲圍、頂鹽田,下鹽田里。並迎三山國王來台奉祀,建義山宮於九甲圍,迄今已三百年。本區所奉祀三山國王為:甲南里義山宮的二王巾王趙王,新莊義山宮的大王明山連王,三德古聖廟的三王獨山喬王。每年逢三王神誕,善男信女誠心敬拜,為本區一大事。
    • 公共設施:
      • 高雄市橋頭區甲圍國民小學(甲北里甲昌路250號)
      • 甲圍公園(甲北里甲昌路龍泉巷與甲樹路交口)
      •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岡山分局甲圍派出所(甲北里甲樹路1170號)
      • 高雄市政府消防局第四大隊橋頭消防分隊(甲北里甲樹路1168號)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李林足素
      • 性別:女
      • 經歷:現任甲北里長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甲北里8鄰甲圍路66號
      • 電話:(07)612-2086
    • ​里概況:土地面積86448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本里分社頭(甲圍往新莊,出里處,稱社頭)社中、社內(甲昌路、甲圍路、甲新路三叉路口處)、社尾(甲圍國小附近往右昌方向為社尾)。竹巷仔屋即社尾。戰後甲圍北方稱甲北社區,以南北路分甲北里、甲南里。原為水溝,後為小巷。
    • 歷史沿革:
      • 本里原屬九甲圍,其名源於明末鄭成功經略台灣,先民是從唐山來台灣移入本地墾荒拓殖,務農為主,當時因治安不良盜匪猖狂,里民即在村落四周圍植竹林建籬落以示警保護,在籬內建屋而居,籬落外圍是耕作農田,里民早出晚歸以維護安全,聚落南面居民以土牆建屋甚為普遍,故又稱稱「土角埕」(屬甲北村)。略有異於「甲九圍」。民國99年改制後變更為甲北里。

     

    筆秀里

     

    筆秀里介紹
    • 特色:
      • 筆秀里位於高雄市橋頭區北方、東接本區中崎里、南臨本區橋頭里、德松里、北接岡山區、西與本區東林里連接。筆秀里包括內庄、林仔頭、兩部落里民早期皆以務農為主,種植稻米與甘蔗,大家安居樂業、和睦相處。里內天后宮供奉主神「天上聖母」,是里民信仰中心所在,也是精神最佳寄託之處。
    • 旅遊導覽:
      • 景點名稱:筆秀天后宮、林仔頭護安宮
        • 筆秀天后宮,依史書記載,明永曆15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實施屯田政策,其部屬「畢宿」鎮屯墾南路,即來此屯墾,定居後軍民將隨身攜帶來之聖母神像建天后宮奉祀,以保境佑民。甲午之戰清廷失敗,日軍佔據台灣於光緒21年冬,日軍藉口清莊,殘殺抗日義士李宗溪等人,天后宮亦遭焚燬,原址已不可查。民國24年里民出資重建,並自鹿耳門媽祖廟分靈,目前本廟古色古香。林仔頭護安宮興建年代已無可考查,供奉主神為「天上聖母」,另有土地公配祀於旁,由於宮內多處毀損里民已集資購地將重建之。
    • 公共設施:
      • 筆秀社區活動中心(高雄市橋頭區筆秀里筆秀路廟前巷4號)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詹嘉郁
      • 性別:男
      • 學歷:崑山工專畢業
      • 經歷:橋頭區村長聯誼會會長、興糖國小家長會會長、北高雄溜冰協會理事長、橋頭區農會第14、15屆理事、筆秀社區發展協會理事、筆秀天后宮委員、橋頭區農會理事長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筆秀里筆秀路廟前巷4號
      • 電話:(07)611-0246#133
    • 里概況:
      • 土地面積:2266553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東與中崎里交界、西與東林里交界、南與橋頭里交界、北與岡山區交界。
    • 歷史沿革:
      • 筆秀里包括內庄、林仔頭兩部落,位居中崎里北側岸邊。鄭成功時遂荷蘭人設立28宿營,本庄地位中居,為防止荷蘭人再入侵,鄭氏所轄28宿營中的軍事行營單位之名謂「畢宿」營即本庄原名後變成村名,之後村民認為「畢宿」不雅,逐改稱「必秀庄」。清初隸屬鳳山縣仁壽下里林子頭庄,日據時代改隸台南廳,並將村名改為「內庄」,民國9年實施地方制度合併內庄、林子頭改隸高雄州岡山郡楠梓庄,民國36年本鄉成立,隨村里制度改為「筆秀村」。民國99年改制後變更為筆秀里。

     

    中崎里

     

    中崎里介紹
    • 特色:
      • 中崎里位居橋頭區東側,處在亞熱帶地區,夏季多雨潮濕,冬季乾旱,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又有中崎溪蜿蜒其中,是發展農業的好地方,這兒所盛產的稻米和玉米,是人們的主要糧食,而甘蔗、芭樂、鳳梨、花卉,則是本地的重要經濟作物。中崎里舊名「中衝崎」,為明鄭時「中衝鎮」之軍屯地。曾為當時鳳山縣十大街市之一,與楠仔坑街、阿公店街,並列為仁壽里的三大街市,「有中崎厝,無中崎富:有中崎富,無中崎厝」,是當地最燴炙人口的說法,而「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則直接點出了大富人家的豪華氣派,這是典型由官方設置,而轉化為民間實力的好例子。
    • 旅遊導覽:
      • 景點名稱:南滾水農場
        • 南滾水農場為台糖甘蔗農場,因鄰近滾水山而命名,西側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區,視野開闊,典型的南台灣蔗園景象。南滾水農場有三棵現存台灣胸圍最大的鳳凰木,胸圍達460公分,據推測是台灣第一批進口鳳凰木,至今生長情況良好,為南滾水農場一大特色,南滾水農場房舍建築與週邊景觀具獨特製糖產業風貌有可觀之處。
    • 公共設施:中崎里辦公處(高雄市橋頭區中崎里中崎路關聖巷21號)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蘇招治
      • 性別:女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中崎里中崎路關聖巷21號
      • 電話:(07)611-0246#132
    • 里概況:
      • 土地面積:2705239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東與燕巢區交界、西與橋頭里為鄰、南與楠梓區交界、北通筆秀里。
    • 歷史沿革:
      • 在甲午戰爭前,清嘉慶年間,歸屬鳳山縣觀音中里中崎庄,民國九年實施地方制度,劃入鳳山支聽仁武庄,光復後民國36年橋頭鄉成立,列入橋頭里轄區內,政府實施地方自治,成立中崎村包括中崎、海峰部落。民國99年改制後變更為中崎里。

     

    西林里

    西林里介紹
    • 特色:
      • 高雄市五里林庄早期叫水流庄;水流庄位於典寶溪下游銜接處,民國三十六年橋頭鄉成立,本庄劃分為東林村、西林村。縣市合併後村改為里。
        西林里位於省道林投橋西邊,東接東林社區,西與芋寮社區為鄰。明末時陸、鐘等氏先民移入墾荒(現今居民陸氏約佔70﹪、鐘氏20﹪、其他姓氏10﹪)。早期居民大都務農,民風純樸;現由於社會環境之變遷,過去樸素之農業社會已漸被繁忙的工商業社會所取代。經濟發展之故,從事工商服務業佔大都數。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吳建豐
      • 性別:男
    • 里辦公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西林里里林西路文明巷35號
      • 電話:(07)611-0246#133
    • ​里概況:土地面積:782144平方公尺

     

    東林里

     

    東林里介紹
    • 里特色:
      • 東林里位於橋頭區境內北端,原與隔壁西林里在日治時代為同一聚落,名為五里林;民國34年台灣光復,始分為東、西林兩村。
        本里自1688年開始有人移入拓墾起至1895年里民皆從事農業,且地形封閉、缺水,故里民生活艱苦,加上本里位於典寶溪中游,溪水每年於颱風季節豪雨不斷,經常患濫成災,真是民不聊生,所以本里俗稱為水流庄。
        所幸自古里民為了保家護產,每當大水患濫時便會敲鑼打鼓、奔相走告,鄰人必群集搶救,將屋合力扛至安全處,免於被洪流吞噬,這股長期與溪水搏鬥的堅毅力量,與居住惡環境的生活淬煉,卻造就里民團結奮鬥的精神。
        1901年日人設立了橋仔頭糖廠,除了提供大量就業機會,里內的看天田也廣闢為蔗園,本里居民的經濟生活及教育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寺、廟及學校等文教中心便相繼蓋起,但里民先天淳樸、勤儉的個性,及團結堅毅的內涵,確依然迴盪在寧靜幽雅傳統的古厝群象巷道間。
    • 旅遊導覽:
      • 景點名稱:五里林天后宮
        • 天后宮奉祀主神為媽祖。清咸豐年間,里民黃城於溪邊撿回之木頭,因顯靈雕刻成神像,原為該家族供奉,後因各種神蹟顯現,遂為全里公奉,成為本里信仰中心。該廟1906年、1955年、1977年及1992年皆曾改建,現為橋頭區最巍峨壯觀之媽祖廟。
      • 景點名稱:五里林明德淨寺
        • 原為龍華派齋教,供奉主神為北極玄天上帝及觀音佛祖。民國前14年秋,吳 孝在自家創設善心堂,後房屋被大水沖走,齋友另覓現址建一齋堂,改名為「明德堂」,俟後里民陸新緒等人提議改為公奉,明德堂遂也成為本里另一信仰中心。1985年10月21日經第三屆第一次信徒大會決議通過改明德堂為「明德淨寺」。
        • 位於本區白樹里甲樹路的明德寶塔亦屬於本寺。
      • 景點名稱:林園步道
        • 85年橋頭區公所指定以東林里台糖鐵道為示範區猜參加行政院文建會所主辦之「美化空間案」評比,里民以一年時間投入規劃、參與植栽、工程施作,終獲文建會1300萬工程款補助,由橋頭區公所接續把約1000公尺長的台糖鐵道,改為林園步道,現鐵道兩旁樹木扶疏,成為小朋友上下學、婦女買菜、里民散步的好去處。
      • 景點名稱:古厝群象
        • 黃昏時站在東林社區活動中三樓上露台,往前下方俯瞰東林里楊厝巷古厝,真是幽雅靜美,心胸格局頓時為之一開。在巷弄間悠然徒步,一面緬懷楊氏三兄弟,在日治時代胼手胝足共創基業的精神,一面則細酌閩南建築之美和日式結合閩南建築的雄偉,最後你還可看到一棟上百年代表五里林精神,且扛過兩次的傳統建築物「柱仔腳厝」。
      • 景點名稱:五里林溪畔
        • 五里林溪自古以來雖帶給里民淹水噩夢,但相對地因林長五里,景色優美加上生態豐富,遂成為一處觀賞夕陽和散心的好去處。尤其自91年9月10日五里林溪堤岸採近自然工法整治、五林橋亦改建為紅色鐵拱橋後,景觀更加雄偉動人。
    • 特產小吃:
      • 特產小吃名稱:遠近馳名的五里林肉包饅頭店,老板許水生先生雖非本地人,但和氣近人,製作包子及饅頭的皮Q且密實,大大地打響本里知名度;每天下午2:30至7:30出爐時間可說買客盈門。(店址:高雄市橋頭區東林里東林路32-1號、電話612-2579)
    • 公共設施:
      • 五林國小:
        • 1943年3月26日設校,學區包含本里、西林、芋寮、三德等里。校址:高雄市橋頭區東林里五林路160號、電話611-3549。
      • 東林社區活動中心:
        • 為一棟三層樓洗石子建築物、建於民國73年11月12日。現橋頭區公所委託東林社區發展協會管理,一樓為生活文化館、二樓為各表演訓練場地、三樓為圖書館;中心為全里民活動場地,東林里辦公處亦設在此處,地址為高雄市橋頭區東林里里林東路楊厝巷5之1號、電話612-2115。
      • 私立高苑工商:
        • 建校於民國60年,是一所職業學校。地址:高雄市橋頭區東林里芋寮路1號、電話611-1101。
      • 交通部公路總局南部汽車技術訓練中心:
        • 是一處修車暨駕駛訓練場所,設立於民國68年,為交通部公路總局所屬之機關。地址:高雄市橋頭區東林里里林東路公路巷120號、電話611-7101。
      • 陸成市場:
        • 位於本里五林路與惠明巷交叉路口內,是本里陸水上先生私人開設,販賣時間是上午,本里與西林里里民大部份在此購買。
    • 里長簡介:
      • 里長姓名:陸見青
      • 性別:男
    • 里民服務處聯絡方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東林里里林東路楊厝巷5之1號
      • 電話:(07)611-0246#115
    • 里概況:
      • 土地面積:987431平方公尺
    • 轄區範圍:本里位於橋頭區境內北邊,北隔典寶溪與岡山區為鄰,東接德松里,南面白樹里、西鄰西林里。
    • 歷史沿革:
      • 東林里在清末是屬鳳山縣仁壽下里五里林,日治時代改隸為高雄州岡山郡岡山街,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改隸岡山鎮,民國三十六年六月一日橋頭區成立,才又改隸為橋頭區。民國99年改制後變更為東林里。
    • 相關圖片
      1. 典寶溪D區滯洪池-位於芋寮里
      2. 1114紀念公園-位於三德里
      3. 沙漠玫瑰培育場-位於中崎里
      4. 橋頭第一公有零售市場-位於橋南里
      5. 竹林公園-位於橋頭里
      6. 橋頭糖廠-糖業博物館-花卉園區-位於橋南里
      7. 橋頭慈恩堂-第二殯儀館橋頭分館-位於白樹里
      8. 橋頭地院-橋頭地檢-位於新莊里
      9. 許氏宗祠-位於仕豐里
      10. 各走各的路-捷運-台鐵
      11. 三德社區牌樓
    :::
    ▲開啟 ▼關閉